相隔三百公里的台灣海峽,分隔了兩個不同政權統治的中國與台灣,即使自80年代兩岸逐漸開放探親經商與通婚,看似拉近了距離。然而,對於這些處在異地生活的人們而言,兩岸之間的相通,真能輕易跨越心理的那道分界嗎?
台商與陸配的故事
老柯,出生台北的台灣人,因在台灣經商失敗進而轉往中國謀求機會,他不喜歡中國,但仍渴望在那裡賺錢翻身,來自中國安徽省的大陸新娘麗麗,則透過網路認識了台灣嘉義的阿文,嫁來台灣成為了台灣媳婦,老柯與麗麗都是離開故鄉遠走他處的異鄉人,唯獨不同的是,麗麗有著一顆安穩的心,即使嫁入勞動為主的農村也怡然自得;相較之下老柯從沒有斷絕後路的念頭,骨子裡仍掛念著台灣,卻因為種種原因無法輕易返台。
命苦不能怪ECFA,命苦只能怪老公
兩岸經濟合作協議(ECFA)在2009年馬英九執政時所提出,被視為加強台灣經濟發展的重要政策;2010年6月29日在重慶簽訂首次協議,後續貨品貿易、服務貿易、投資保障及爭端解決協議協商自此展開。看似促進台灣經濟發展的政策,實質上卻讓農民與中小企業叫苦連天。政策的開放獨厚大型企業與財團,小企業與個體戶只會被犧牲。即使來自中國的麗麗都能輕易洞悉這番道理,「雖然我是中國人,但我也知道ECFA對台灣真的不好。但命苦能怪誰?命苦不能怪ECFA,命苦只能怪老公。」
是台商還是台流(留)?
老柯在中國發展時運不濟,中國同事都看的出來,老柯根本沒那麼喜歡中國。總是把台灣的一切掛在嘴邊,嫌棄中國老愛管東管西,嫌棄中國不夠開放,電視不有趣等,聽在同事耳裡盡是牢騷。台商在中國人的眼裡未必都是優秀人才,「很多來中國的台灣人其實什麼都不懂,但他們仍可以在台資廠位居高職,只因為他們是台灣人。」像老柯這樣的台商,逐漸被稱為台流(留),意指滯留中國無法回台灣的經商失利者。
他們不是沒有家,只是有家歸不得
即使麗麗積極融入台灣,但仍然受限於觀念與刻板的限制,大陸新娘與老公阿文夫家長輩的爭執喋喋不休,經濟的重擔與生活環境等,這些也成為了麗麗思念家鄉時衝動想回中國的念頭。而像老柯這樣答應家鄉成功才會回家的人們更是有苦說不出,他們不是沒有家,只是有家歸不得,因為家鄉無法給他們滿意的生活,他們只得另謀出路。懷抱著離鄉打拼三五年衣錦返鄉,只是親自走一遭才明白,看似僅隔著台灣海峽的一線之隔,以為語言共通就能生活的環境,原來一切都比想像中的還更加遙遠。猶如家,猶如夢想。